学前教育:家长攀比、培训方迎合,非理性死循环如何破?
◆ 当下的学前教育陷入了盲目攀比的陷阱,父母们为着让自己的孩子“不输在起跑线上”,忽视了幼儿的成长规律
◆ 幼儿园想多招学生,多采取“填鸭式”的教育方法,让家长尽快见到效果
◆ 课程不断变更,甚至配有多套课程,皆缘于背后的利益驱动
◆ 幼儿园从高价课程用书中获取大额回扣,已是业内的“行规”、普遍现象
◆ 教孩子死记硬背很简单,但把文化基因渗透进孩子的心中很难
文/《瞭望》新闻周刊记者韩振 胡若晗 柯高阳
学前教育是教育的基础环节,这一阶段的教育应当是启发心智、养成习惯、锤炼性格,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,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。
然而,当下的学前教育却陷入了盲目攀比的陷阱,父母们为着让自己的孩子“不输在起跑线上”,忽视了幼儿的成长规律。“应运而生”的各种速成班、培训班、衔接班等成了学前儿童绕不过去的一道坎。
对此,一些学前教育专家认为,当前亟须扭转学前教育的理念和方式,在减少知识性和技术性灌输的同时,可通过文学启蒙的方式,开拓孩子的想象力、完善孩子的人格,让孩子从小就热爱中国文化,树立文化自信。
学前教育乱象丛生
不少家长和教师向《瞭望》新闻周刊记者反映,当前幼儿园开展的启蒙教育小学化趋势明显,提前对儿童进行英语、语文、算术等课程的“填鸭式”教育,为小学教育做准备,超出了学前儿童的接受能力。
周丽华是重庆九龙坡区的一名全职妈妈,为了给女儿找一所适合的幼儿园,她对周边的幼儿园进行了深入“考察”。“当前幼儿园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的情况,讲究立竿见影,上课教加减法,让背诵唐诗,一些家长也认为,不能让孩子‘输在起跑线上’,从小就要多学东西。实际上,幼儿园应当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、丰富的想象力。”周丽华说。
记者调查了解到,周丽华的说法代表了不少家长的心声。但由于不少幼儿园课程所限,家长们往往无法选择。“很多幼儿园只有语言课,没有文学课,采取的是工具性教学法,我教一句,你学一句,以孩子死记硬背为主。”曾经在重庆一所私立幼儿园做幼教的胡冬梅告诉记者,这是很多幼儿园的“通病”,尤其是一些讲究效益的私立幼儿园。
在她看来,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,是这些幼儿园想要多招学生,其策略就是让家长见到效果。因此采取的多是“填鸭式”的教育方法,也就是让孩子在最短的时间里学到最多的东西。“有些学校甚至采用全英文上课,也不管孩子能否听得懂。不少家长觉得双语教学档次高,孩子会说几个英语单词不得了,结果是被园方牵着鼻子走。”胡冬梅说。
即便是一些号称开拓孩子智力和创造力的培训班,也多是走走形式,并不能取得相应的效果。记者在重庆大坪时代天街内的一家培训机构体验到,该培训机构开设的艺术班,每节课45分钟,课堂上老师几乎全英语教学。由于孩子听不懂,基本上各玩各的。这样一个课程下来,学费高达1.6万元。
“报名之前,培训班宣传得挺好,说是国外的理念,可以取得什么效果等等。看到很多人都报名,我也给孩子报了名,但是上着上着就发现孩子并不能学到多少东西,孩子以前怎样现在还是怎样,真后悔当初报这个班了。”参加这个课程的郑女士对记者说。
家长攀比,培训方迎合……记者调查发现,这已经成为学前教育的一个死循环,越来越多的家长兀自在这个循环里打转,最终是培训机构赚得盆满钵满。
此外,幼儿园在课程选用上缺乏稳定性。
目前,因需求旺盛,市面上的早教机构呈爆发式增长态势,“智力开发”、“激发潜能”等各种名目的启蒙课程让人眼花缭乱。
幼儿园的课程设置也是千差万别,课程用书选择各不相同,没有相对标准化的课程做支撑,“各吹各的号”,一些幼师感到无所适从。
“1997年,我们用的是区教委编制的课程,用了3年后,开始用南京师范大学编制的课程,后来又被要求使用本地课程。现在,则干脆放开了。课程内容一变,老师就要重新研究、熟悉,教学效果自然无法保证。”重庆市一位幼儿园园长告诉记者。
一些内部人士告诉《瞭望》新闻周刊记者,课程之所以不断变更,甚至一些幼儿园配有多套课程,皆缘于背后的利益驱动。一般情况下,幼儿园每学期小班课程书本费为400多元、中班800多元、大班1200多元。幼儿园从高价课程用书中获取大额回扣,已是业内的“行规”、普遍现象。至于让学前儿童享有良好的启蒙教育、保证课程质量等等,不过是招生简章里的“空头支票”而已。
“有些早教机构按照家长的要求,针对两三岁的孩子开设唐诗、计算等超出年龄阶段的课程,把培养‘小大人’当成是启蒙教育的成功,这其实不利于幼儿智力的开发。”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瞿亚红甚至认为,这种“拔苗助长”式的启蒙教育,对孩子的智力开发有害无益。
“我们也怀疑过外面的课程不好,但孩子的启蒙教育到底该怎么教,我们也很茫然,不知道从何做起。”重庆渝北区市民张章的两难,是当下许多家长的共同困惑。
探索幼儿文学启蒙教育
为排除人们对学前教育的担忧,2004年开始,重庆以公立为主的300余所幼儿园陆续开展了幼儿文学启蒙教育,并已见成效:大多数孩子的文学素养得到提高,健康品格得以塑造,课程受到园方、教师和家长的好评。
重庆市钢圈厂幼儿园是最早开展文学启蒙教育的幼儿园。记者在幼儿园看到,正在上课的大班孩子们一会儿朗读,一会儿舞蹈,一会儿又进行模仿,原来他们正在学习一篇名为《油菜花开》的散文,全班每个孩子都在文章中有自己的角色。
“这些作品不但文学性、趣味性强,而且每篇文章的后面有作品鉴赏及教学指导,便于老师教学。”老师王海燕介绍说,他们正在学的是由中国作协儿童委员会编撰的《幼儿园文学启蒙教育课程》,课程包括《新诗朗诵》《美文诵读》《唱歌游戏》《快乐童话》《新童谣》等5个系列,针对学前儿童的不同阶段。
该幼儿园园长杨帆告诉记者,他们幼儿园将文学启蒙作为特色,让孩子在游戏中提高文学素养,全面开发幼儿的想象力、表达力以及表演力。教学实践证明,该课程不但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欢迎,而且教学成效也很明显。“孩子们更加自信,也更有想象力了。不仅能够自然地展示自身才艺,一些孩子还能够将学到的优美词句灵活地运用在生活中。”
重庆新桥医院幼儿园的霍宇老师是这套课程最早的试用者之一。她认为,幼儿文学启蒙教育课程不是简单的灌输教育,而是强调师生互动、鼓励幼儿参与的游戏体验课程。在游戏互动的过程中,老师可以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、发掘孩子的学习潜力,初步建构孩子对各种自然事物和社会生活的认知。
“教孩子死记硬背很简单,但把文化基因渗透进孩子的心中很难。文学启蒙教育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,塑造了孩子的‘三观’,也改变了家长的一些观念。”重庆新桥医院幼儿园家长王江告诉记者,学完文学启蒙课程后,孩子的变化令他感到很惊讶,他自己也受到孩子的感染,要加强文学修养,与孩子一起进步。
“孩子去年底在市里的演讲比赛拿了奖,还担任过学校文艺演出主持人,在家在学校都很活泼。”谈起自己的孩子,家住重庆沙坪坝区的市民全利更是自豪。他告诉记者,自己的孩子一开始比较胆小,在钢圈厂幼儿园上过文学启蒙课程后,更加自信了,也更加善于表达了。“文学启蒙教育课程,在培育孩子语言表达的逻辑思维能力、思想道德品质方面,我觉得非常好。”全利说。
“幼儿文学启蒙是为儿童终身发展奠基的素质教育,文学是播种儿童人生思想道德智慧的源泉,我们精选建国以来与儿童成长年龄段相融合的优秀文学作品,就是希望能通过这套课程读本,实现以人为本、德育为先、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,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。”《幼儿园文学启蒙教育课程》课程执行策划雷盛德说。
让幼儿在文化自信的环境中成长
受访的幼教专家认为,儿童是祖国的未来,处于人生最可塑造的年龄阶段,保障学前儿童在文化自信的成长环境中享有良好的启蒙教育的权益,须规范学前教育的行业生态,提升学前教育的质量。
九龙坡区机关幼儿园园长刘丽认为,长期以来,因缺乏对文学教育的足够重视,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普遍缺乏对文学的掌握,更缺乏对我国优秀文化的了解。当前,宜抓住树立文化自信的契机,在学前教育阶段开展文学启蒙教育,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,让优秀文化基因入脑入心。
受访专家建议,应高度重视学前儿童权益,加大各方保障力度。
雷盛德表示,学前儿童启蒙教育是一项无绩可考、无准则可依的教育课题,在师资力量保障、课程编撰投入等方面普遍重视不够,损害了学前儿童应当享受良好启蒙教育的权益。当前,宜尽快调整教育思路,重视学前儿童权益,加大政策、人力、财力等各方保障力度。
要规范启蒙教育秩序,推出标准化示范课程。受访专家表示,针对学前课程选择利益化、课程方式小学化等趋势,教育主管部门宜强化教育监管和方向引导,同时在更大范围内检验、普及经过长期实践检验、富含优秀文化内容的精品课程。
此外,亟须加大幼师队伍培训、培养力度。新桥医院幼儿园园长周永强调,推进富含文化基因、文化营养的课程,离不开高质量的幼师队伍。为此,一定要加大幼师队伍培训、培养力度,以保障相关课程的顺利实施。LW
刊于《瞭望》2017年第35期,原题《学前教育如何回归理性》
延伸阅读
长按上图,关注瞭望微信
瞭望新媒体,给你权威的新闻洞察力
新媒体主编 | 潘燕
新媒体编辑 | 唐朵朵
觉得不错,请点赞!